第705章 李笑

明末球长 !李笑想了想,他的本意是招收男童,然后教他们读书识字,认真培养,将来就是自己最嫡系的亲信,这在长老们之中绝不罕见,甚至是被默默鼓励的,可是女童,考虑了一番后,他也默认了这种情况。毕竟男童在这个时代说到底更值钱一些,贩卖幼童十分常见,男童就算被人卖了,也多是那些为了传宗接代而又生育不来的家庭买去,可女童就有很大的几率被卖入青楼。

所以他干脆将这些女童招募来,单独开班,同样是教她们读书写字,至于将来能干什么,李笑一时也没有想好。

而在之后,这个口子越来越大,附近村子的老百姓实际上都是亲连着亲,有好处自然是上来了,当得知李笑这里肯白白帮人养着孩子,还都是干活干不了,半大小子,吃穷老子的娃娃,自然是越来越多。

广东百姓很显然是拥有着从一个针眼塞入一头骆驼的本事,如果不是李笑及时止住了招生的行动,分分钟港岛小学就要破千了。

这个口子开的太大了,竟然有些失控。

男童的数量还比较正常,每天有一两百人送来,可是女童数量持续增加,让他察觉到了一些问题,很多女儿太多的穷苦人家,简直把李笑这里当成了济贫院,竟然将亲闺女都送了过来,这是李笑怎么都想不到的,可时代就是这样,贫穷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,这个时代,最穷的福建省流行溺婴,你收不收?不收有可能被溺死!

真把我当好人啦!

真把我当坏人啦!

不能不收,十来岁的女童不断从各地汇集到打鼓港来,招生到最后,周琅真的决定要开办善堂了。

最终送来的合格男童五百人,女童则高达近千,这其中多出来的,恐怕就是那些含着泪的母亲送来的。

数量如此之多,就不得不让李笑好好考虑一下这些孩子的未来了,如果只是几百个,养着就是了,养大了男的当兵,女的嫁人,自产自销,内部消化,有可数量如此之多,养大嫁人,可就太放任了些,李笑想到的是办工厂。

原本,这种年轻的生力军几乎是长老们最喜欢的孩子,虽然往往都有父母亲人,削弱了孤苦无依的孤儿带来的天然忠诚度,但在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起码黑化的可能性也不大,算是优劣互补。

不过,教育资源的匮乏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,连带着教学目标也在下降。

港岛小学从原本的基础类学校,已经开始朝着临时性的培训学校开始了,到底都是渔村长大的孩子,活动能力还是不错的。

男生们白天学习船舶知识,甚至有空上巡逻艇实习,晚上就是喜闻乐见的洗脑时间,对于如何洗脑,长老们其实一筹莫展,谁都对此想不明白,但赵佳人神秘一笑,从不知道哪里翻出一份儿美利坚帝国的教学制度,“这就是人类世界最完美的洗脑工程样板。”

因此,美利坚的那一套也就忽然在港岛小学开花结果了,那是一整套的社会工程,包括了每日唱国歌,对国旗敬礼,崇拜勇士,鄙夷小人。

缺乏老师倒是不要紧,来往香港的长老也有那么几个,对于搞教育,并不那么排斥,不过他们一致要求去教女生班,这就有些过分了。

不过李笑从帝都随便请教一番,就有了主意,大手一挥,宣布只有积极去教那些男童,才有资格去教女娃娃们,甚至只有教学最积极的份子,才有资格做班主任。

应该说这些孩子在吃苦耐劳方面还算及格,不错的伙食在半年内让他们的体格都发育起来,如果将识字课和基础的数学地理知识压缩起来,进行填鸭式教学,那么半年时间把一个孩子培养出初级水手,会写航海日志,大体知道现在几点钟,自己所处的位置,并非什么难事。

至于女生们,能教的实在是不多。

现在这些女童还干不了活,李笑也不是要她们做苦工,推动工业革命势在必行,现在没有条件,总有有条件的时候,那么趁现在开始培养,这些女童就是广东第一批工业革命的种子。

当然了,指望她们做实验或者做生意实在不太理智,但是李笑很快想到了后世另一个群体,会计师姐姐们。

曾经有一段时间,李笑生活在旧时空的帝都,恰好每天中午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楼下厮混,欣赏着会计师姐姐们出动时候,那一条条丝袜长腿,以同样的节奏频率,一起走出大厦门口的样子,让李笑心潮澎湃至极。

那一条条光洁而修长的大腿,看似猥亵,却绝对是一个工业文明的最高体现啊。

独立生活,大小注重营养的年轻女性,不是古代社会可以塑造的。

可以自由自在穿着性感的黑丝白丝走在大街上,意味着良好的治安,以及开放的社会氛围。

最后,那丝袜,虽然使用丝绸制作的丝袜也勉强可以穿,但总没有尼龙和水晶丝那么贴心啊。

目前来讲,对于丝袜接受度最高的,也就是帝都的妓女们,她们善于追求使用各种新颖衣物,新奇的装扮,以及各种化妆品打扮自己。

好像搞一个丝袜社,推广一下也不错啊,长老们向来打着的是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的主意,很少有人会直接简单粗暴的直接硬来。

当然了,虽然打算训练和教导这些女生掌握商业知识,比如会计学,搞宣传什么的,但现在还是以纪律教育为主。

无论男女,制服规格已经确定,帝都对此很关心,衣服对于制造归属感和荣誉感十分重要,在好男不当兵的中国社会观念影响下,中国士兵往往是最没有荣誉感的士兵,所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,显得更有必要。

这种荣誉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,但因为李笑提高的温饱,现在虽然没有人看得起学校里当兵这个职业,却有些羡慕士兵的收入,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

只要持之以恒,对士兵的歧视文化是会结束的,改革开放初期,那些端着国营工厂铁饭碗的工薪阶层,对做生意的人是看不起的,那时候把他们称作“摆摊的”“捣腾东西的”“某某贩子”,十年后,开店铺做生意的人,就有了一个比较中性的称谓“个体户”“做买卖的”,二十年后,从开放风气最浓厚的广东传来的生意人称谓“大老板”就已经开始带有褒义了,三十年后生意人荣升为“企业家”,简直就开始荣耀了。